王家新(1957.6— ) 曾用笔名北新。生于湖北丹江口。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任教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兼职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和现代诗歌、诗学理论研究,被评论界视为当代最重要的诗人和最有影响的评论家之一,其作品亦被誉为“一部中国诗坛的启示录”。曾下乡务农。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4年创作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1985年调入北京《诗刊》任编辑。1986始诗风转变,更为凝重,以《触摸》、《风景》、《预感》为代表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90年代初期及旅欧期间写作的《帕斯捷尔纳克》、《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使其在中国诗坛的影响逐渐增大。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开始新的诗歌探索。著有诗集《告别》、《纪念》、《游动悬崖》、《一只手掌的声音》、《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楼梯》(英译本);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为凤凰找寻栖所:现代诗歌论集》;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坐矮板凳的天使》、《取道斯德哥尔摩》等。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叶芝文集》、《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中国当代诗歌经典》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等。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