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随着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世界范围内相继产生了众多的语言学流派,但这些流派展开的研究大多把语言的社会特性排除在外。1960年代,社会语言学问世,语言学中一度被忽视的语言变异现象又重新受到重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家形成以拉波夫为领袖的“变异学派”。以陈原、祝畹瑾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较早介绍引进国外社会语言学理论,展开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不以城市语言为对象。后来,有学者关注城市语言生活与语言变异的关系,对城市语言现象展开数据调查和学理解释。武汉城市语言的研究此前注重方言语音、语汇等的描写、解释。基于某一城市展开的城市语言与文化软实力的社会语言学思考,国内外较少。因此,主要以武汉城市语言为考察对象的城市语言与文化软实力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 
    2.已有基础 
    (1)专题研究成体系。本方向团队已主持基于武汉城市语言的课题研究“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十二五’规划研究”、“武汉市窗口行业公示语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武汉媒体方言栏目考察分析”、“武汉方言长音结构研究”、“武汉作家作品语言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积累已形成体系。(2)相关成果较丰富。团队成员在对武汉城市语言展开描写、解释的同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方向带头人承担国家语委科研项目2项,中国残联招标课题1项,省、市项目12项;著作(含合著)15部,发表论文90篇;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8年以来,团队成员主持各类项目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出版国内第一套“领域语言研究丛书”,专著3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95篇。(3)研究平台有影响。近十年来,本研究方向以《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为平台,在国内率先开设“领域语言研究”栏目,深受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府同行为代表的海内外专家的好评。这一平台团结了一批从事领域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3.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特色 
    (1)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领域语言研究。以广告语言、网络语言、武汉作家作品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城市标识语等为切入点,开展具体领域的语言运用、变异研究,通过数据调查和多学科解释为领域语言生态及领域语言生态文明规范提供支持。第二,武汉方言与文化软实力研究。描写、解释武汉城市语言语音、语汇、语法要素的地域文化因子。通过武汉城市语言运用、传承和变异、交融,探讨城市语言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促进关系。第三,语言生态伦理研究。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界定语言生态、语言生态伦理、话语生态位、语体要素适宜性等概念,论证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学理依据及实践可能、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 
    (2)研究重点。第一,为净化武汉城市语言环境、确立语言规范而展开的领域语言研究。第二,基于领域语言研究和武汉方言与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语言生态伦理研究。 
    (3)研究特色。第一,立足本土,关注现实。考察武汉城市语言环境及其规范化、广告语言、网络语言、文学语言等问题,描写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规律特征,探讨武汉方言的个性特征与亚文化认同,剔除“汉骂”推崇“汉敬”,促进武汉语言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协同创新,服务社会。重视与省、市语委的联系与合作,为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等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第三,突出特色,扩大交流。总结武汉作家作品语言的“汉味”特征,研究武汉作家作品翻译状况,推动武汉文学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