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研究现状
武汉语言文化记载着武汉地区人民的生活细貌,蕴含着武汉城市发展成长的历史,浸透了在两江交汇水土上孕育起来的武汉市俗民风,是武汉人民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武汉语言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武汉语言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学界研究较少,基本上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比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但传承途径研究比较薄弱。另外,随着武汉国际化进程加速,武汉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交流越来越频繁。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国际交流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研究本地发生的国际交流现象,解决交流中的语言文化问题,不仅可以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外籍人士生活质量。已有研究大都针对“北上广”城市,这些成果不足以帮助武汉的外籍人士迅速适应、融入本地生活,克服语言文化障碍。武汉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正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本方向已有基础
本方向经过多年积累,具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和较强的研究实力,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自2008年以来,本方向在语言文化传承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武汉本土文化方面先后主持“武汉水文化与武汉城市人格研究”、“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中清中期汉口市井文化描写研究”、“武汉民间文化与文化产业”、“湖北省‘文化惠民、免费看戏’工程实践及人文价值研究”等课题,出版专著4部、译著9部,发表论文67篇。并有3位成员出国担任公派汉语教师或讲学,积累了国际语言文化交流的丰富经验。
3.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特色
(1)武汉语言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搜集、记录、整理武汉语言文化资料,研究在武汉高校中传承武汉民间文化的可行性,并努力把适合的民间文化形式推向市场。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方面,尝试以高校社团活动和公选课的方式,请武汉非物质文化传人进高校讲授技艺,或者组织学生去向传人学习,以高校为中介,进行产业化策划,将其元素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之中。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2)武汉语言文化生成研究。武汉语言文化是在武汉历史中形成的,有着深厚的积淀,闪烁着武汉人于五方杂处、中西交融中形成的襟怀和睿智,深藏着多元博采的汉派文化基因和密码。深入研究武汉语言文化产生的契机及发展的内在机制,深刻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内涵。积极探索传承历史,面向现实,创新文化,服务当今社会的有效途径。积极倡导创建明确的“汉派”语言文化品牌形象,如“汉派文学”、“汉派曲艺”等,使得武汉语言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中。
(3)国际交流与武汉语言文化教育研究。通过研究武汉本地的外国人语言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写武汉本地化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教材,使之便于教学、自学和家教辅导,帮助外籍人士适应武汉的工作生活。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外籍人士带来的异域文化,增进武汉的国际化氛围,提升本地文化多样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在武汉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途径,增进彼此友谊,加强理解,互相学习,宣传武汉形象,一定程度上提高武汉魅力。
本方向保持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现实关怀,形成了一定特色。(1)强烈的现实性。本方向注重从区域、历史、思想及社会影响等多维角度审视武汉语言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兼具深化学科内涵和拓展学科外延的双重功能,为新形势下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益探索。(2)鲜明的区域性。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将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探讨“汉派”语言文化的区域特色、历史传承和现代意义,注重揭示其与广大民众精神生活、区域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关注武汉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为武汉乃至湖北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