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鼓传承人付群刚受邀前往江汉大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是湖北省四大地方曲艺之一,以说唱为主,可单人表演或多人合作,辅以二胡、三弦等乐器伴奏,扎根民间数百年。
课程伊始,付群刚老师身着西装,手持云板,以一段即兴表演拉开课堂序幕。铿锵的鼓点与悠扬的唱腔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带领师生沉浸于传统曲艺的魅力之中。
表演结束,付群刚老师正式讲解起湖北大鼓。同学们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湖北大鼓的知识,付群刚老师指出:“曲艺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讲述故事。而湖北大鼓起源于民间,从田间地头唱响,是为老百姓而创作的艺术”。课堂上,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付老师边讲解边演示,不仅讲解了湖北大鼓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还现场示范了“一人多角、跳进跳出”的表演形式,生动诠释了“为百姓创作的艺术”这一文化内核。
在课堂上,付群刚老师坦言:“非遗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但坚守是传承人的使命。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生机。”非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基因、维系民族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的活态文明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付群刚老师希望通过这次课堂,让更多同学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同学们对荆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少同学都表达了对湖北大鼓的喜爱,纷纷与付群刚老师合影留念。传承之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向未来。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力量,面对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牢记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年轻学子会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中,拂去文化上的历史尘埃,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