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一支怀揣着梦想与热爱的江汉大学非遗小队在工程训练中心曹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黄陂区大余湾,专访了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皮影戏传承人——张鑫立老师。这次探访不仅揭开了这项古老技艺背后的传承故事,也让学子们深入了解到了张氏皮影戏非凡的艺术魅力。
非遗小队首先参观了张师傅的表演场所。舞台幕布前的灯光柔和而神秘,幕布后的皮影人物在他的巧手下栩栩如生。每一幅皮影都雕刻精细,色彩斑斓,在光影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伴随着悠扬的唱腔和铿锵的锣鼓声,古老的故事在光影中缓缓展开。学子们纷纷目不转睛沉浸其中,深刻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这里不仅是艺术的舞台,更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桥梁,让人在光影交错间,领略皮影戏的独特韵味与永恒魅力。
随后,非遗小队跟随张鑫立老师深入了解到了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据张鑫立老师介绍,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过程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过稿、潮皮、雕刻、敷彩、熨烫、戳结、装签这几个过程。而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非凡的智慧与技艺,体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与匠心。
最后,非遗小队了解到了张氏皮影非遗传承人张鑫立老师的非遗传承之路——“牛皮与刻刀”。张鑫立老师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15岁跟随家父踏上了民间艺术表演的行列。在演绎生涯中,张鑫立老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辛勤努力,不仅掌握了唱、演、吹、打等多种皮影表演技艺,还精通了皮影制作技艺。1982年至2016年间,在河南省和周口市文化局领导认可下,他先后荣获河南省级和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证书。并在2019年至2020年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协会会员资格和周口市授权的张氏皮影戏非遗证书。
在采访中,张鑫立老师分享了他对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看法。他表示,皮影戏的传承并未断层,团队通过师徒传承和子女推广的方式,确保了技艺的延续。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皮影戏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既有适合儿童的作品,也有传统古典戏剧节目。
张鑫立老师还介绍了皮影戏的商业模式,包括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开发文创产品以及电商直播等。他建议将皮影戏推广到更多景区和学校,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这项非遗艺术的魅力。
光影流转,岁月无声。在与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张鑫立老师的对话中,非遗小队仿佛触摸到了千年皮影文化的脉搏,感受到了那份坚守与热爱的温度,也深刻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非遗魅力与文化力量。传承人手中的皮影,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代匠人的智慧与情感。皮影戏的光影世界,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愿这份古老的艺术,在传承人的守护与创新中,继续闪耀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再次感谢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皮影戏传承人张鑫立老师,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皮影戏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辉煌。皮影戏不仅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智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