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4浏览次数:883

一. 基本情况:
吴艳,女,教授。1958年8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82年元月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0年9月—1991年6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师从刘烜先生;2000年9月--2001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师从王先霈先生。讲授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专题》《文学文本解读》《诺贝尔文学奖研究》等。
曾任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2002.8-2011.3),江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江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所所长,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第一负责人,江汉大学文艺学教学团队第一负责人。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
曾获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武汉作家作品研究、中国近代文论、延安文艺研究。出版专著(独著)2部,参编教材1部,主编《武汉作家论丛》共两辑,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或被引用论文1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市科研项目9项和横向课题2项,其中10项已结题。曾获江汉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七届湖北文艺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曾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指导学生获“武汉市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二. 发表论文(共68篇,其中重要、核心、CSSCI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共13篇)
1.“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重要期刊
2. 身份•文体•诗思——《任蒙散文选》读后,见《文艺新观察》2011/1期
3. 在新思路下重建当代文学批评——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代序)《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0期(校庆特刊)
4.“关键词”的选择与言说——以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为例《中国文化研究》2011第4期 冬之卷 中文核心,CSSCI
5. 马竹:在飞跃的临界点上腾起(6500字)《文学教育》2011年12期,吴艳、吕幼安主编《武汉作家论丛》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6. 小说文体的探索者和创造者(6300字)——晓苏创作论《武汉作家论丛》第三辑,吴艳、吕幼安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7. 百变“风景”一样痴情 ——以《方方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 《武汉作家论丛》第三辑,吴艳、吕幼安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8. 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互动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4期。7000字。ISSN 1006-615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重要期刊
9. 文学批评:开放中的悖论 9000字 《江汉论坛》2010年第12期 重要期刊 CSSCI
10. 闻一多西南联合大学教学考 13000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 秋之卷 中文核心CSSCI ISSN 1005-3247
11. 让幽暗变得透明——苏瓷瓷小说的多重意义《名作欣赏》2010年 第二期 5500字。
中文核心ISSN 1006-0189
12. 现实与普通人的形象展示——获湖北省网络文学大赛长篇小说奖作品评论 (《湖北日报.文艺评论版》2010年2月26日。3000字)
13. 一个精神上打不垮的汉子——论马竹小说《父亲不哭》中的父亲形象 7500字《武汉作家论丛》第二辑)武汉出版社 2010年 ISSN 978-7-5430-5341-0
14. 落英缤纷 5500字《文学教育》2010年第10期(上)ISSN 1672-3996
15.《跋》1300字。《武汉作家论丛》第二辑)武汉出版社 2010年 ISSN 978-7-5430-5341-0
16. 姚老旧文细读——以《打开窗户说亮话》为例 6000字 《人文论谭》第二辑
17.由“多元共生”到高歌“主旋律”——延安文艺原生态的当代反思 8500字 《延安精神研究》第十二辑
18.东湖文化的生态审美价值 《江城明珠楚风浪漫》主编王大军 涂文学武汉出版社 2009年4月
19. 延安文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研究》第三辑 武汉出版社,2009年
20. 方言书写的多重韵味——解读方方中篇小说《出门寻死》《文艺新观察》2009年第3期
21. 让小说变得“好看”——谈吕幼安小说的艺术追求 《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2. 直面现实 提升人性——点评第四届湖北文学奖获奖作品《文学教育》2009年第12期
23.“好看”的故事与“心底的神话” 《湖北日报》2009-10-30 文学评论版
24. 文学批评要坚守正确的文学观 《文艺报.理论与争鸣》 2009-12-22
25. 误读与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的转型——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例 台湾《中国现代文学》2009.6期
26.陈应松小说的艺术之光 《文艺争鸣》2008年第10期,中文核心
27.“把天才留给艺术” 《文艺报》2008年6月24日
28.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延安精神研究》第一辑武汉出版社,2008年9月
29.少年强则国强——兼评伍剑的儿童小说《大头老师》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0.“阳光”何以普照心灵 武汉作家论 吕幼安主编,武汉出版社 2008年
31. 闻一多先生与教授职业 《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陆
耀东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32.创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3.“动态环路”的文学研究方法 《文学评论丛刊》2005年12月
34.《显现/隐蔽的“互动”与“组织”》《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 ,中文核心刊物,
35.《闻一多诗学中的“多元意识”》,《江汉论坛》2004年6期.。中文核心刊物 被《闻一多研究集刊》总第九集收录
36.《“非个性化”:复杂的悖论》,《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3期 ,中文核心刊物
37. “历史”的现代与人性的审美表达 文艺新观察 2003 年 1 期,
38. “一”与“多”的环路运动 社会科学报 2003 年8 月21 日
39.“生态学”颠覆了文艺学?《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论文集。童庆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12月
40. 追寻“可爱”而“可信”的存在方式——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生态价值 江汉大学学报2002/04
41.龚自珍“完”论中的生态意识 文艺报 2002-04-02
42. 在先锋与传统之间——闻一多、艾略特诗歌诗论的比较研究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主编陆耀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
43. 解读刘勰的 " 风骨 " 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综合专辑
44. 现代/传统的顺应与互动──艾略特、闻一多诗论比较 外国文学研究 2001/04中文核心
45. 史传的传奇 现代的叙事——陈应松短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 芳草 2000 年第 7 期
46. 从“误读”到创造——论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策略和文体特点 江汉大学学报 2000/05
47. 作家的写作立场 芳草 1999 年第 12 期
48. 览望“新时期”文学 江汉大学学报 1999/04
49.《中国作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专生1998年第5期.
50. 武汉地区小说的审美异趣 长江日报 1998 年8 月23 日
51. 武汉作家与地区主义 长江日报1998 年 8 月 9 日
52. "转换" 的危机与对策 钱中文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 1997 年 7 月
53. 悲剧的苍凉─论徐世立的长篇小说《儿科医生》 江汉大学学报 1997/02
54. 对立中人性的种种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 1996年增刊
55. 一个参照: 20 世纪杰出作家文化生成的特点 江汉大学学报 1996 年 4 期
56. "勇士" 的"智性" 长江日报 1996 年5 月31 日
57. 腾飞的临界点 长江日报 1996 年1月12 日
58. 当代作家的语言痛苦 江汉大学学报 1995/01
59. 陈应松小说的语言策略 江汉大学学报 1995/02
60. 苦涩的抒情哀歌 长江日报 1995 年9 月13 日
61. 骚动的一生(书评) 长江日报 1995 年 8 月 9 日
62. " 慧眼 " 的宽容 长江日报 1995 年9月20 日
63. 反战合弦里小说的声音 长江日报 1995 .6.14
64.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江汉论坛 1994 年第 8 期中文核心
65. 都市人生的执着艺术探索 文艺报 1994 .12 .10 .
66.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特点 江汉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
67. 武汉诗坛纵横谈 文艺论丛 1989 年
68.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特征 江汉大学学报 1986/02

三.出版著作,教材
1. 主编《武汉作家论丛》(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2. 主编《武汉作家论丛》(第二辑),武汉出版社,2010年10月
3.独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成功奥秘》20万字,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2月出版。
4. 独著:《壁垒间的桥梁——闻一多、艾略特诗学启示录》16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2.
5. 参编由李建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的近代部分,3万字。2002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科研项目
纵向:
1.主持 2011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典型形态研究——以延安文艺为中心”,文号11DA02,经费1.5万元,学校配套0.9万元。
2.主持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数据库建设”,武科技【2011】49号文,项目编号:201150699189-33 经费:1万元,学校匹配:0.25万元
3.主持(第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研究”,文号2009BA013 国家基金拨款8万元,学校匹配12万元。正在结题。
4.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安文艺理论与当代和谐批评生态”,文号
2009b430 学校经费:6000元。正在结题。
5.主持湖北省教科“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闻一多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文号:
2006028y164 学校经费:6000元。已结题。
6.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闻一多与艾略特诗学比较”,文号2003d124。学校经费:6000元。已结题。
7.主持(第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生态文艺思潮课程教学与研究”。2001年,已结题
8.参与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支助项目“八十年代以来的小说文体与湖北作家的小说创作”文号1997年0262,本人发表相关论文、文学评论共 5 篇。已结题。
9.主持(第二)“武汉作家研究”的集体项目, 1990年,校级项目,经费2000元。已经结题。本人发表相关论文、文学评论共 5 篇。
10.主持校级项目“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研究”,1990年,经费1000元。已结题。
11. 主持江汉大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江科[2002]5号)第一负责人。本人发表论文2篇。已结题。
横向:
1.中文系毕业生基本素质与就业情况研究——以武师分院中文77级一班为例 武汉金顶广告发展有限公司 3万 2007年,已结题。
2.延安精神在武汉 武汉延安精神研究会 20万 2008年,已结题。

五、获奖情况:
1. 论文《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互动》 获第七届湖北文艺论文奖二等奖(2011)。
2. 论文《陈应松小说的艺术之光》获第六届湖北文艺论文奖优秀奖(2008)。
3. 独著《壁垒间的桥梁——闻一多与艾略特诗学启示录》获“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奖”(1994--2008)三等奖(2008)。
4.论文《追寻“可爱”而“可信”的存在方式——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生态价值》获武汉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优秀奖(2004)
5.独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成功奥秘》在武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优秀奖(1998),并获江汉大学科研成果壹等奖(1999)。
6.1998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人民政府)
7.2002年,被授予武汉市普通高校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武汉市教育局)
8.2004年,被评为“国家一类城市•武汉文字工作评估先进个人”(武汉市人民政府)
9.2005年开始,任武汉市重点学科、湖北省在建硕士点“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六、成果转引或转载
1. 专著《壁垒间的桥梁——闻一多与艾略特诗学启示录》的观点被华中师范大学黄曼君教授的论文《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转引,该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 论文《览望“新时期”文学》入选《湖北文学六十年1949-2009评论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9),每年一篇,本人的为1999年度的选篇。
3. 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互动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4期。7000字。ISSN 1006-615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重要期刊
4. 专著《壁垒间的桥梁——闻一多与艾略特诗学启示录》,李乐平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专著《从艺术的忠臣到人民的忠臣——闻一多论稿》第一章“新时期长篇闻研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研动态”作了千余字转引和评介。见该书的13-14页。北京,线装书店,2011年1月。
5.“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重要期刊
6. 在"东方对西方的认知与建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被


《"东方对西方的认知与建构"国际研讨会综述》(魏然、西墙)所引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吴艳教授以文艺学的理论思维为例,向西方同道精要概述了被中国学人所误读的西方理论思维模式。她认为从近代开始,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研究就体现了对西方的异质理论的拿来与误读。但是西方理论思维模式实际上也是复杂的。如果我们仍然被逻辑与思辨的、完美的诗学体系的概念、范畴等思维定势所左右,势必会重新掉入西方人正在往上爬的那个泥潭。因此,矫正我们对西方的异质理论及其思维模式的认识,建构“复杂性思想”模式,是建设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文艺学的重要任务。”
“东方对西方的认知与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英国开放大学佛格森亚非研究中心GIPSC Project联合举办。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印度、伊朗、摩洛哥等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乐黛云教授和英国开放大学GIPSC Project负责人Suman Gupta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赵白生博士主持了会议。

七.参加学术会议(只填了2009年的,其他待更新)
1.主持“吕幼安作品研讨会” 2009-2-27,发表论文一篇。《让小说变得好看》,《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湖北省作家协会五届三次全委会”,2009-3-17 全天。 湖北饭店 在讨论会上发言。
3. “我们面临的问题——湖北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湖北作家协会、湖北大学文学院。2009-3-18.湖北大学图书馆会展中心思齐厅。本人在大会上发言。
4.“文学话语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2009-3-27——3-30,武汉大学主办。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等协办。本人主持29号的大会,大会发言题为《误读与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的转型——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例》,论文在台湾《中国现代文学》2009.6期发表。
5. “文论话语的通约性问题暨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五次年会”,2009-7-26至7-28. 湖北省文艺学学会,襄樊学院文学院。襄樊学院。本人主持27日下午的大会;在27日上午作了大会发言。
6. 2009-8-13至8-15 哈尔滨会议,中国新文学年会。作大会发言。
7.“屈原文学论坛”,2009-10-10至11日。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主办,武昌东湖宾馆南山乙所。本人的《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被会议印编为书面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