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研究与传承:我中心开展何祚欢先生及其评书艺术专题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4浏览次数:361

何祚欢先生是武汉曲艺领军人物。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评书代表性传承人。中心确立了“保护、研究、传承”三位一体的研究目标与方式。

2013年2月4日,中心主任周建民,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邓正兵, 副院长、中心副主任庄桂成,以及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一起拜访了何祚欢工作室,表达了希望着手进行何祚欢先生的口述史、评书表演、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的愿望。周建民副校长介绍了江汉大学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的规划,邓正兵院长就人文学院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当前的学科梯队建设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庄桂成副主任介绍了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成就和远景设想。何祚欢先生饶有兴致地听取了介绍,并表示很高兴与江汉大学合作,他将全力支持与配合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

一、保护

通过访谈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尤其是第一手原始资料,采用文字、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开展保存与整理工作,为何祚欢先生做资料库。

从2013年4月开始,我中心多次对何祚欢先生进行了访谈。何先生回顾了拳头底下出“背功”和爱看书、看戏、听书、听故事的童年经历。讲述了青年时期遇到的好老师、好人。他们或关心他的成长,或帮助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或引导他选择了适合的艺术道路等等。何先生回顾了自己从1963年9月调入武汉市说唱团任评书演员之后,如何借鉴其他民间艺术对评书表演、题材出新、打动观众等方面进行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何先生还专门解析了《芒种喂马》在艺术上的借鉴与创造,其中一段讲述马的灌口表演让在座者拍案叫绝。就在这种“创作—表演—反思—再创作—再表演—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何先生不断锤炼自己说书技艺和创作水平。访谈全称我们都进行了录音及录像。访谈让我们认识到,何祚欢先生不是一位评书艺人,而是一位以追求原创、不断创新的评书大师。把何祚欢先生及其评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对梳理湖北评书的发展与演变历史,挖掘其作为文化遗产的底蘊和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

以理论研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心的主要任务。从生态学角度还原曲艺作品、曲艺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曲艺传承人这一活的载体身上发现武汉曲艺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社会价值是我们的研究视角。2013年6月13日下午,湖北评书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祚欢先生应江汉大学之邀为该校师生表演了《三国》经典片段《火烧博望坡》。我校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立项的“湖北评书口述历史”工程由此启动。这是湖北评书首次作为课题进入高校研究视野。据项目负责人之一的人文学院院长邓正兵教授介绍,“湖北评书口述历史”工程,将通过对何祚欢先生的口述及代表性节目进行录音和录像,留下珍贵的史料,由此梳理湖北评书的发展与演变历史,挖掘其作为文化遗产的底蘊和内涵。

三、传承

以中心名义请湖北评书及其传承人何祚欢先生进校园,让大学生了解汉调、汉韵及湖北评书艺术的魅力。1月8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何祚欢老师回到我校,在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举行了题为“商业都会大武汉”的讲座。何教授以一口地道的武汉话开讲,幽默热辣、风趣机敏、妙语连珠的语言,穿插了京剧、评书、说唱,令听众直呼过瘾。讲座以“聆听武汉的声音”引入,通过码头文化、武汉方言的讲述,把同学们重新带回了那个“九省通衢”的商业都会大武汉。

6月13日应我中心邀请,何祚欢先生来校演出,他以地道的武汉方言将《三国演义》经典片段“火烧博望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何祚欢的精彩表演,彰显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评书的艺术魅力,以及武汉方言的优美和幽默,深受大家喜爱。

研究中心部分成员与何祚欢先生合影

研究中心成员采访何祚欢先生

何祚欢先生动情的讲述

何祚欢表演湖北评书《火烧博望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