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4浏览次数:333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系四川大学西方语言哲学专业黄星博士的博士论文,2011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隐语是一个十分有趣且非常值得探讨的领域,之前的学者主要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对隐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黄星博士以四川袍哥帮会隐语为语料,从认知语用理论角度切入,整合认知语言学,格式塔心理学,可能世界理论,利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

1.隐语表达的形成机理是怎样的,隐语从隐性成分到显性成分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实现的?

2.隐语表达的理解机理是怎样的,受话人是如何从隐性成分出发,达成对隐语的理解?

3.隐语的生成和理解心理基础是什么?从隐语的机理中可以分析出人们怎样的基本认知特点与规律?

    经过论证,该著得出如下结论:

1.隐语生成是一个从隐性表述(自主成分)到显性表述(依存成分)的过程。该转化基于相邻、相似原则心理模型,通过拈连的方式运作。

2.隐语理解是一个从显性表述(依存成分)到隐性表述(自主成分)的过程。该转化基于相邻、相似原则心理模型,以目的性为导向达成推理。

3.隐语运用是基于认知主体的分类意识,在具体情境下对分类的调整和重组。隐语应用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范畴的有意误置和对有关层级结构的有意误建,反映了认知分类的情境性和主观性特征。

该著最后指出,隐语的隐秘性是语言表达的不完备性与不透明性的表现,书中运用的分析模型亦适用于其它反常语言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