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4浏览次数:276

        (编者按:2015年11月14日,我中心举行了“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暨学科建设评估”座谈会,会上各位专家对如何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发表了众多真知灼见,后中国社会科学网以《科学保护方言,留住声音中的乡愁》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现转载该文。)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1955年10月15日到23日,北京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的主题报告《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拉开了“推广普通话”的序幕。60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方言也一直在与普通话并存着。
        当前,“留住声音中的乡愁”成为热门话题,于是,“保护方言”提高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传承方言”、“挽救方言”等成为汉语语言学界学理思考的重要内容。在留住声音中的乡愁背景下,我们如何继续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同时,该如何保护方言?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学者: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近些年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问题成为语言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中不乏对立的观点,尤其是随着方言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卫方言’,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颇值得关注和深思。”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世举表示。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学锋结合近期《武汉晨报》等武汉地方媒体有关“武汉话危机”问题的连续报道,列举了两个对武汉方言态度相互矛盾的典型事例:一是市民毛先生的孩子因为从小只会说武汉话,结果在幼儿园被孩子们歧视。二是身为“老武汉”的厦门大学学生陈同学不会说武汉话,结果在与外地同学交流方言时感到十分尴尬。他认为这两个典型事例真实反映出了武汉话在传承中的矛盾现状。有统计数据,武汉近70%的年轻人不会讲武汉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冯学锋认为,现在需要重点讨论的是保护方言,普通话已是“强势方言”,“发展中地方”方言的保护,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护武汉话刻不容缓。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超班认为,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看似矛盾,实则有内在关联,二者都是语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重视田野调查 创新保护手段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教授汪国胜表示,无论从语言研究还是语言生活的角度,都应该重视方言的调查与研究。从语言研究角度看,通过方言研究,普通话的研究能得到借鉴与支持。汪国胜表示,从语言生活角度看,方言还是当地人们正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媒体的方言栏目也很受欢迎,说明现实生活也还需要这个交际工具。方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冯广艺认为,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特别丰富,这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保护方言是维护语言多样性。当前,我国普通话与方言并存,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并存,反映了语言存在方式的多样性。要做好方言保护工作,需要扎实的田野调查。冯广艺表示,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是第一步,第二步就需要考虑传承问题了。语言(方言)活力在传承,因此保护方言一定要注重方言传承问题,比如说可以通过方言培训方式,让年轻人能懂、会说武汉话。濒危语言(方言)的消亡是不可抗拒的趋势,通过保护可以延长语言或方言的寿命。
        在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建民看来,保护手段可以多样化。一是艺术化保护,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就是一种艺术化保护,如汉派文学作品中的武汉方言;二是趣味性保护,如方言文化产品,特别是网络文化中的方言文化形式;三是实用性保护,要在一定场合中使用方言。要注意保护的层次性,如老派方言要原味保存,新派方言的变化,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也应该承认。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延成认为,保护方言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抢救意识。抢救意识不强的话,前人的记忆、情感消失得比较快。老人一走,他(她)的时代也就带走了,方言中的人生经验也带走了。二是深入意识。不仅注意传统的系统研究,还要注意深入研究某些细节,比如如何更科学细致地记录和研究某一个音的舌位动作。三是应用意识。传统的田野是人与人面对面的,多媒体可看成是第二田野。这个田野怎么利用,需要加以引导。做好社交媒体的推广应用,让大家愿意参与。

        尊重语言发展规律 得体用好两种语言 
        赵世举认为,应该转变观念,避免偏执。要在全面语言观、全面语言素质观的基础上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问题;摆正关系、分清主次。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这两项工作可以并行不悖,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地位是不能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的。不能把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问题搞混淆了,更不能过度解读语言问题;顺应发展,与时俱进。一是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推普。二是要顺应语言的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过分强调保护方言。要通过对方言的利用乃至开发来保护,在利用中增强其生命力,比如可以以方言为元素或工具开发语言产品、把方言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当前要推广普通话,传承家乡话(方言),得体用好两种话。”周建民认为,第一,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交际语言,同时在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是汉语的代表形式。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政策。普通话具有权威性、规范性、通用性。第二,传承家乡话(方言)。方言是语言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之一。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群体的鲜活的表层标记,乡亲就是靠乡音来辨识的。保护和传承方言要注意创新方式,多样化保护。第三,得体运用两种话。根据国家政策,在教育、媒体宣传、法律等一切正式的场合,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地域文化的种种活动中,都可以使用方言。在语言生活中,普通话与方言应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当下应该注意的是:城乡建设要留得住乡愁,文化建设要记得住乡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明海英 
 
        附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网址:http://www.cssn.cn/gd/gd_rwhz/201511/t20151123_2708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