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针法入校园,非遗魅力润心田

发布者:邓斯博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0

2025417日,汉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携作品走进江汉大学,通过理论讲解、作品展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江汉大学师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课。

汉绣,湖北省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流行于湖北省荆州、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它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

课程伊始,王子怡为学生们讲述汉绣的文化内涵,她告诉同学们:文以载道、武以载道、技以载道,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本。而汉绣的传承之根是楚文化的文脉。”楚国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且乐舞旋律盛行的国度,是中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发源地。发源于此地的汉绣以浪漫神奇的神思手法描绘自然物象,不拘于物,不拘于心,崇拜和追求天地神灵。其色彩无不富丽堂皇,其纹饰线条无不流畅飘逸,以充沛的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富有生命力的刺绣形象。

其次,王子怡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她自己对于汉绣的理解。她强调,刺绣技艺有技有艺,针法是技,绣法是艺,针法与绣法的审美是绣品气质的关键。她指出目前对刺绣技艺的传承喜欢将绣法与针法混为一谈,而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她感悟到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认为针法是基础,绣法是灵魂,色彩是形象,审美是关键。在传承中知绣理,依画理,懂变通,才能心手合一。 课程最后,王子怡还谈到了汉绣的针法、绣法与赋色。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汉绣作品结合,王子怡老师向同学们全面展示了汉绣的基本技艺,还强调刺绣的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克服思维定势,探研图案的形与意、虚与实等方面,要依自己的审美进行有创意的刺绣再创作。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王子怡以汉绣桥梁,充当文化的沟通者、历史的摆渡人。她以绣品重现汉绣艺术的精妙、荆楚文化的风华,身体力行的告诉学生们何为坚守、何为传承。文化是生命的花朵,这次汉绣进课堂使同学们对荆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更多年轻人对非遗产生了兴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人投身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接力非遗传承之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