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13日 03版)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被批准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紧紧围绕武汉语言文化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咨政议政,打造荆楚文化学术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科研高地。
扎根荆楚 擦亮学术品牌
近年来,研究中心针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开拓语言生态伦理研究新领域,拓宽地域文学研究新思路,在武汉诗学、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武汉方言、领域语言与生态伦理等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近百篇,获得省市各级各类社科成果奖20多项,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新诗学诗丛、武汉作家作品资料汇编、领域语言研究丛书、《武汉方言900词》、《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辞典》等代表性丛书或著作,获得学界广泛好评。
赓续文脉 传承荆楚文化
研究中心主动作为,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更好服务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深入挖掘、系统研究武汉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为了解武汉乃至长江流域的文化多样性提供宝贵视角,为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发展贡献重要成果,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社会反响良好。
研究中心发布的“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和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研究中心着重于曲艺类项目研究和培训,作为主力学术支持单位,承办文化和旅游部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展览活动,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以来,研究中心已举办6期湖北曲艺传承人培训班,其中第3期培训班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年度绩效考核优秀项目。
强基固本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中心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培养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学风优良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目前,研究中心已培育出湖北省第7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史组一等奖1人,武汉黄鹤英才、武汉市政府特殊专项津贴专家等10余人。
研究中心协同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加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现已成为学校“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中心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多维高质课堂。以产学合作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一批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汉语词汇速记”在线课程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机构评选为全球32门“金课”之一,“自然语言汉语言处理中的情绪意愿转达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聚焦融合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研究中心以项目为纽带,凝聚一批从事武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校内外合作研究人员,形成“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的人才格局。精准聚焦学科融合交叉,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推动学科间的汇聚与整合。积极搭建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开展交叉学科培育研讨,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形成集成优势,努力营造包容差异、联合攻关的科研氛围。
研究中心武汉方言调查团队承担国家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武汉方言调查任务,被作为典型试点经验向全国推介,成果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语言生态伦理”研究团队大胆探索理论创新,在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领域产生良好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课程组”汇聚多方力量,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获湖北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
未来,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将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荆楚文化传承和保护,续写荆楚文脉华章,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何冬梅 王桂亮 邓斯博)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打造荆楚文化学术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科研高地